杨绛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:
“我和谁都不争,和谁争我都不屑。”
做人,懂得放下,是一种生活智慧。
放下的不仅是争强好胜,也是耿耿于怀。
做人,重要的是能够做到难得糊涂,得失由心,不问对错,但能问心无愧。
做人,放下得有多大,人生境界就有多宽。

1:放下自己,不再较劲
人最愚蠢的事,就是跟自己较劲。
实际上,跟自己较什么劲呢,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呢?
如果自己哪些事做得不够好,甚至做错了,认了,改了,不就好了吗?
人生苦短,若是一直跟自己这个过不去,跟自己那个过不去,那生活又怎能好起来?
做人,首先要懂得放过自己,才能成全自己。
然后,才能放过别人,也成全了自己。

塞翁失马焉知非福,很多事情,现在觉得自己吃大亏了,受了大委屈了。
可是,将时间拉长,曾经让自己心心念念,甚至愁苦满怀,以及懊悔十分的事情,早已变得淡如水了。
放下,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胸怀,是一种做人的美德,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。
陀思妥涅夫斯基说过:
“一个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是傻瓜,他就不再是傻瓜了。”
人总是容易揪着一些不该有的思想、思绪、想法不放,以为那些是自己活着的信念、根本。

但实际上,放在生活、生存层面上,我们满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,就真的会因为失去它们而无法活下去了吗?
很多时候,我们不过是一群活在别人标准里的动物罢了,看似有追求,有想法,有主见,但不过是自欺欺人。
承认自己的无知,放下自己的优越感,可能会让你活得更好。
这就好比在一段错误的感情里,不是你越揪着不放,就显得自己越痴情,而是让人觉得你越无知。
世间万物,只有进展得刚好符合它的规律,才能真正衍生出更为美好的事物。
放下自己,不跟自己过不去,不是懦弱,而是一种释怀,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智慧。

2:放下,即是得到
放不下的东西,你苦苦抓着,也享用不到它半点的好处。
正如手里的沙子,你抓得越紧,其实就越没有空间让它们留存下来。
相反,若是干脆地摊开手掌,沙子还会原封不动地待在那里。
一个靠谱的人,在生活当中是可以做到拿得起,也放得下的。
放下执念,就收获了一种信念;
放下偏见,就拥有了一种洞见;
放下计较,就得到了一种得到。
在生命长河里,不管遭遇了什么不幸的事情,也不论留下了多少的遗憾。
这些东西,都即将成为过去,无一例外。显然,及时放下,就是及时获得新生。

因“完璧归赵”之功,蔺相如荣誉被封为上卿,位高于廉颇。
大将军廉颇大感不爽,咽不下气,于是但凡遇到蔺相如,就要狠狠地羞辱他一番。
但蔺相如听到廉颇的想法之后,及时放下杂念,尽量回避他,谦让他,放下彼此之间的误会。
别人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,岂料蔺相如非常客观地肯定这话其中的用处,并且大方称赞廉颇,说正因为有廉大将军保护赵国,才让国家免遭秦国侵略。
还说如果因为我跟廉颇将军一时的误会而将国家陷入困境,却去处理私人恩怨,岂不是愚蠢至极。
这话不知什么时候被廉颇将军听到,于是就有了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,双方豪爽放下前嫌,言归于好,齐心协力,一致对外。
老话说:
“人之心胸,多欲则窄,寡欲则宽。”
诚然,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心宽体胖,不计较,不苛责,时刻可以放下,凡事选择难得糊涂,是一种高超的生活智慧。
人生里的最高境界在于,学会放下了,便能够收获到放下的从容,自在。
如此,才能活出坦然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