晁补之《万年欢·梅》词下阕里还有“算当时寿阳,无此标格”一语,与上阕“先作宫妆”遥相呼应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这“寿阳”何指?“宫妆”,什么“宫妆”?
梅花雅称“寿阳花”,来自美丽的寿阳公主的美丽的“梅花妆”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十《时序部·十五·人日》引《杂五行书》载曰:
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,梅花落公主额上,成五出花,拂之不去。皇后留之,看得几时。经三日,洗之乃落。宫女奇其异,竟效之。今“梅花妆”是也。
本专栏文章《“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,梅花便落了下来”》讲到过这个典故:
……这样的传奇当然是高贵与美貌并存的。而猜测下来,这可能与《木兰辞》里的“对镜贴花黄”类似或相关吧,但这个“梅花妆”可能是地位较高人家的女子才会拥有的。“梅花妆”又称“落梅妆”,也称“梅妆”“额妆”“寿妆”“寿阳妆”等等,大致是指女子在额上贴一个梅花形的妆饰,这种妆容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。
于是,从这个美丽的梅花典故出发,后世文人歌咏梅花便也就可以直接称梅花为“寿阳花”。宋代宋庠《正月望夜闻影灯之盛斋中孤坐因写所怀》诗有云:“迷路非关武陵水,添妆祗为寿阳花。九门启钥光如昼,若个游人不回首。”明代张萱《丙子人日·其二》诗有曰:“两眼迷离两鬓华,落梅不问寿阳花。”
梅花雅称“寿阳花”,来自美丽的寿阳公主的美丽的“梅花妆”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十《时序部·十五·人日》引《杂五行书》载曰:
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,梅花落公主额上,成五出花,拂之不去。皇后留之,看得几时。经三日,洗之乃落。宫女奇其异,竟效之。今“梅花妆”是也。
本专栏文章《“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,梅花便落了下来”》讲到过这个典故:
……这样的传奇当然是高贵与美貌并存的。而猜测下来,这可能与《木兰辞》里的“对镜贴花黄”类似或相关吧,但这个“梅花妆”可能是地位较高人家的女子才会拥有的。“梅花妆”又称“落梅妆”,也称“梅妆”“额妆”“寿妆”“寿阳妆”等等,大致是指女子在额上贴一个梅花形的妆饰,这种妆容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。
于是,从这个美丽的梅花典故出发,后世文人歌咏梅花便也就可以直接称梅花为“寿阳花”。宋代宋庠《正月望夜闻影灯之盛斋中孤坐因写所怀》诗有云:“迷路非关武陵水,添妆祗为寿阳花。九门启钥光如昼,若个游人不回首。”明代张萱《丙子人日·其二》诗有曰:“两眼迷离两鬓华,落梅不问寿阳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