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启建国,圣康元年。帝慕舒推行女子入仕,而后杏林馆陆希直征有志之士免试入馆。天下英才,熙熙聚于京城。
圣康三十年春日新一轮科考拉开帷幕。
翰林院试科考在即我定要考进去,谋献庙堂为百姓谋福祉。
“哼,做女官能有什么前途,是在冥顽不灵,做女官芝麻绿豆大点官六卿也就到头了”
“好好的年纪不嫁人,当初就不该让你去上什么女学,你观庙堂高官无一女子”
父兄的话让我更加坚定我的选择。
“她既主意已定又何妨让他一试”
“墨轩,你也跟她胡闹”
“叔父,这世上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走的路。治世能臣兴国安邦,男人做得,女子亦能。”
“墨轩哥哥……杏林在即,你有何打算?”
“杏林春暖,橘井泉香非在高墙之内,我意在融于四野”
我驾着马车踏上赴京赶考之路,看着墨轩哥哥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长街尽头,心里头一阵酸楚与失落……他说的对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。
来到王城外廷。
凌云馆
凌云馆门前设有书案,一貌美威严女子立于案前宣告诸考生“君上为表达对选拔女官的重视特设此处,供女学考生在此备考。我便是凌云馆典籍——荀知雁,现请将考生文蝶于我查验,查验无误便可入馆。”
进入凌云馆,忽然听到哭声传来……
“凌云馆内笔墨纸砚缺失一套,在你房内搜出一套,必是你偷了去”一男子指着物件质问介下女子。
“大人,真的不是我,这是我为了习字。自己买来的…”
台上大人冷笑到“哼。一个侍女习的什么字,可笑。况且你这粗鄙之人买得起吗,来人…”
听的这话我心中不快却也不好刚来就得罪大人。
“凌云馆备考之地,莫要喧哗”荀典籍走近呵斥到。
随即又走上前向台上男子行礼道“魏典籍辛苦,我的侍女犯错,是我管教不严,在这里向您赔礼了”
“哼,我本就不想来这里管女考官的事,如今还遇到这等麻烦”
眼看那位女子就要被这位典籍带走,我只好走上前去行礼“大人,恕在下失礼,据在下所知,在王城当差的侍女每月至少有五百文,外廷所用的笔墨纸砚为宣笔,徽墨,普通一套约五两,只要这位侍女用心攒上一年,便足够了。女子念书习字不分身份高低,购买心仪之物也合情合理,望大人明察,给她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。”
“怎么?你是在教本大人做事?”
“我……”
不多时一位内侍匆匆走来“禀魏典籍,缺失的笔墨纸砚找到了”
魏典籍盯着我愤愤说道“哼,算你走运。”
侍女哭的梨花带雨转向我千恩万谢。
我扶起她“莫要哭了,读书习字是好事,莫要放弃才好”
荀典籍微笑道“姑娘仗义执言,颇有侠义风范,姑娘便在这里安心备考,我等先行一步了。”
我屈膝还礼“荀典籍辛苦引路”
此次出头不知是福是祸,无论前途是福是祸,选择了便走下去,无悔。
一切安顿停当。
忽听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“清歌妹妹”
“楚棠姐姐…………快进来,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”我飞奔迎上来。
我与楚棠姐姐是幼时玩伴儿,后因她搬离,便未见过,只是有书信来往。
“早间听闻江南一考生为侍女仗义执言,我猜便是你,赶紧过来瞧瞧,你还是如我记忆中的一般,眼神明亮,一见便心生欢喜”
“我于楚棠姐姐能在这里相逢,是幸事乐事,我也高兴。”
“但愿我们都能顺顺利利通过翰林院考试,得偿所愿”
我握着她的手坚定的说“一定会的”
临近院试,我于凌云馆温习到深夜。
翌日,荀典籍来传话,翰林掌院学士前来凌云馆宣讲,我与楚棠姐姐一同来到前厅。
翰林院掌院夏临渊站在最前方看向众位学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