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馅儿的叫馒头
所谓“炊饼”和烧饼不同,烧饼是烘熟的,炊饼则是发过酵的面蒸出来的,其实本来就叫蒸饼,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讳才改了名。炊饼一般没有馅,有馅的则叫馒头。《三国演义》里说,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,为了化解泸水上的怨气,“和面为剂,塑成人头,内以牛羊等肉代之,名曰馒头”,这当然是老百姓关于馒头起源的一种想象性的说法,但很好地说明了馒头有馅的特点。
《水浒传》里最有著名的,自然是孙二娘的人肉馒头。所谓“大树十字坡,客人谁敢那里过?肥的切做馒头馅,瘦的却把去填河”。实际上孙二娘没这么奢侈,只是胖人当黄牛肉卖,瘦子也要物尽其用,当水牛肉卖。看来馒头馅是推崇肥肉的,馄饨馅则刚好相反,鲁达找郑屠,让他把十斤精肉,细细切做臊子,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,郑屠就疑心“府里要裹馄饨”了。
所谓“炊饼”和烧饼不同,烧饼是烘熟的,炊饼则是发过酵的面蒸出来的,其实本来就叫蒸饼,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讳才改了名。炊饼一般没有馅,有馅的则叫馒头。《三国演义》里说,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,为了化解泸水上的怨气,“和面为剂,塑成人头,内以牛羊等肉代之,名曰馒头”,这当然是老百姓关于馒头起源的一种想象性的说法,但很好地说明了馒头有馅的特点。
《水浒传》里最有著名的,自然是孙二娘的人肉馒头。所谓“大树十字坡,客人谁敢那里过?肥的切做馒头馅,瘦的却把去填河”。实际上孙二娘没这么奢侈,只是胖人当黄牛肉卖,瘦子也要物尽其用,当水牛肉卖。看来馒头馅是推崇肥肉的,馄饨馅则刚好相反,鲁达找郑屠,让他把十斤精肉,细细切做臊子,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,郑屠就疑心“府里要裹馄饨”了。